2023/05/30
#Good To Read|allgood11|Care About You
濕疹 | 戒類方法 | 濕疹自救 | 濕疹手冊
濕疹|拆解濕疹的成因、種類、症狀、診斷及護理方法

濕疹
在香港,有5分1的人口在不同年齡階段曾患上濕疹,當中以兒童發病的比例特別顯著。濕疹復發性高,嚴重者更可以影響日常生活。今次allgood11便跟大家詳談濕疹的成因、種類、症狀、診斷及護理方法。
濕疹(Eczema)是十分常見的皮膚病,患者的皮膚會變得十分乾燥、發癢發炎、紅腫灼痛,甚至浸液流血等。雖然濕疹並沒有傳染性,但由於誘發濕疹的因素眾多,因此並不罕見。根據香港過敏協會的調查指出,在香港有5分1的人口在不同年齡階段曾患上濕疹,當中以兒童發病的比例特別顯著。
濕疹的種類
> 異位性皮膚炎
(Atopic dermatitis)
> 接觸性皮膚炎
(Contact dermatitis)
> 汗皰疹
(Dyshidrotic eczema)
> 神經性皮膚炎
(Neurodermatitis)
> 錢幣狀濕疹
(Nummular eczema)
> 脂溢性皮膚炎
(Seborrheic dermatitis)
濕疹的成因
先天及後天

先天因素
免疫系統異常
部分患者因天生免疫系統對外來刺激物或過敏原反應異常,導致當身體接觸特定致敏原時,免疫系統會作出錯誤的防禦反應以對抗外來刺激物,例如出現誘發濕疹的炎症。
皮膚遺傳因素
假如家庭成員有濕疹或其他皮膚病的病史,患上遺傳性濕疹的機會亦相對較高。此外部分濕疹患者本身的皮膚屏障功能天生較一般人差,亦有較高機會患上濕疹。
後天因素
環境致敏物
生活環境當中的不同致敏物是引發濕疹的常見原因,例如塵蟎、寵物毛髮、特定食物、花粉或其他刺激性物質等。此外天氣轉變亦會引發濕疹。
負面情緒/壓力過大
心理健康絕對會影響皮膚健康,因此當你壓力過大、受負面情緒困擾時,便有機會觸發濕疹發作。
生活因素
除了以上因素,一些不良的生活因素例如穿著過於緊身或排汗功能差的衣物,亦會因為衣物磨擦或汗水刺激而誘發濕疹。此外,過度清潔皮膚亦會令皮膚變得乾燥或油脂保護層減少,同樣會增加濕疹復發的機會。
易發群組(Ref Mayo Clinic)
5歲或以下兒童
有皮膚炎或濕疹家庭病史的人士
有過敏症、花粉癥或哮喘病史的人士
症狀
> 皮膚乾裂
> 皮膚發癢刺痛
> 長出皮疹、腫塊
> 皮膚在抓搔後滲液或結痂
> 皮膚變厚或有鱗片狀或硬皮的皮屑
> 眼睛周圍的皮膚變暗
易發位置
> 手腳的褶位
> 頸部
膝蓋
臉頰
> 耳朵內及四周位置
> 嘴唇

診斷方法
醫生大多會透過視診去判斷濕疹的程度,為了確定濕疹的成因,部分醫生或會安排你進行過敏測試、血液檢查或皮膚活檢等程序來了解病情。
現時沒有完全根治濕疹的治療方法,但患者可以透過日常護理、服用藥物、塗抹藥膏等方式來控制病情及減低皮膚不適感。定時為皮膚保濕,每日至少2至4次。 避免使用含致敏成分的個人護理用品。
另外,保持腸道健康,增強個人免疫力,都可以加強皮膚的抵禦力。 避免過度清潔皮膚。 戒口,多進食原型食物,以提高身體抵抗力,健康生活為本,以
常見問題:
BB生濕疹有甚麼要注意?
嬰幼兒容易出現脂溢性皮膚炎和尿布疹等濕疹。家長可以為寶寶保持屁股乾爽,以紙巾清潔後薄塗潤膚膏。每周用沐浴油泡澡2-3次為加強身體保濕,平日選用溫和的沐浴露。同時每天為寶寶做好皮膚保濕。
為何保持腸道健康有助減低濕疹復發的機會?
上文提及免疫系統反應異常是誘發濕疹的原因之一,因此免疫系統維持正常水平有助減低濕疹復發的機會。人體的腸道含有大量免疫細胞,因此當腸道不健康時,便有機會增加身體出現炎症反應的機會。而腸道微生態失衡亦是免疫力下降的重要指標。因此患者可以透過服用益生菌保健品來維持腸道健康。
為皮膚做好深層保濕
立即選購濕疹肌專用保濕產品
